这台老机产于昭和46年,公元1972年。其用料很重很高级,但其风格却很古早,除了采用锗管,其他都很接近二战年代。是当之无愧的昭和老机。
正脸

打开后盖。
他有两个拉杆天线,是调频专用。
我手拿的这个铁框,是短波高段的天线。

有十分壮观的线圈阵列,

这是调幅部分的简化电路图。
线圈大部分是短波的。 该机有8个短波段。 是最古老典型的
一级震荡,一级高放,和一级输入调谐。 不过晶体管方面设计比较简陋。

当年磁芯导磁率可能不高,线圈绕制很复杂,因为圈数太多,必须采用蜂房绕法减小电容。

调幅用的6连电容,右上角是调谐扭的惯性飞轮,让调谐时有一种稳重手感。

取出机芯

取下刻度盘,里面是像钢琴键一样的波段开关。
左边有一排小灯泡,是波段指示。


逐个拆开开关清理一下。
机器在日本保存的环境不错! 半个世纪过去了。机内除了有点蒲公英一样的毛毛,也没什么其他脏东西,很干净。
而且大气也基本没有硫化物,里面的银子几乎没怎么黑。用百洁布擦一下镀银触点,露出雪白的银子。
百洁布用的是买WD40送的一块,质量不错。用国内便宜货不行,掉毛量多100倍。
每个波段开关上有36个触点,每个线圈能分配到12个触点,很下功夫。

这是波段开关的图纸。

用了两个接收磁棒。 再加上还有前面说过的2根调频接受拉杆天线,和短波高段的大框天线。全集天线配置也够繁丰富的。

用了2个不一样的喇叭。
过去有些高级收音机常用两个参数稍有不同的喇叭,这样让两喇叭能互相弥补频响的波谷。
比如一般频率两喇叭都能正常播放,就是1加1双倍的音量。 如果有个喇叭在某个频率出现波谷变成0.1,加上另一个喇叭的1就是1.1的声音。音频曲线就显得平滑一些了。

上面是音频功放板,下面是调频调幅的中放板。中间铁盒里是调频高频头。高频头用的是塑料双联。
这部分电路乏善可陈,就没什么可多说的了。

原机是110V电压。我给他上了220V变压器。

总体感受,这机有点不伦不类,一方面调幅的无源器件设计的十分复杂,下工本。 可是晶体管设计的却很简单。所以导致效果并不算好。 短波还是受到调频台的干扰。 中频增益也不算高,而且整机音质也不怎么好。
猜测可能是因为年代太早,工程师还是战前电子管时代培养的老头子,不太了解晶体管。还用电子管的思路习惯去套用晶体管。以为分别用一个管子做高放大,本震,混频。就已经是顶配高级了。中放级也不多。 不清楚这样简单用晶体管的性能局限。不知道大动态工作点,不知掉沃尔曼电路,不知道平衡混频等晶体管提高性能的一些必要手段。
音频设计也不好,毕竟是晶体管机,机箱太小,2个喇叭减小了等效容积,低音很差。这两个喇叭并联用于大体积电子管机应该就比较合适了。这样的音频设计也可能和老派的审美有关。 过去传统音乐基本没有重低音。尤其日本传统国粹的“能剧”,基本就是清唱,加上敲木梆子子之类的。 对重低音的需求是0。 当时西方式摇滚等也没有席卷全球。 所以他们设计出这样的音频,当时也没感觉出有什么问题。
灯泡也过于省电了,用一个单独电池供电,这个电池常不被安上,插电也不能量。所以灯泡实际上就没用过多久。毕竟是战争年代成长起来的人,总有个省电省电灯泡,备战备荒的想法。 这是个又老又穷的工程师设计的豪华收音机。
该主题于 2023-02-23 07:20:44 被 背景辐射 执行【编辑】操作
该主题于 2023-02-23 15:05:42 被 Allen 执行【设置精华】操作
智造第一国销售的ex5可能不是正品。原版的4片ic简化成1片普及机ic。FM高频头,立体声解码,调幅上下单边带解调专用芯片都没了。 这不是索尼的简化风格。很可能是国内代工厂用索尼模具,随便画个廉价板子。索尼中文官网没这机,定频接收是日本频率,不可能卖中国。 在海外单独代购还可信一些。国内打折批量卖的别碰。
(0字)
背景辐射
2023-02-23 09:02
阅读:1013
0
我的ex5是08年从日本买的新机,可以作证基本就是你说的减配标准。买来不久很快就改叫mk2了。实际上跟八九十年代的“原版”比较,后期ex5加mk2几乎只有壳子是一样,拆过后同样怀疑后期版是中国设计制造的机芯半成品在日本总装。
(0字)
cctv1234
2023-02-25 10:45
阅读:850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