91年核发的粮本儿,那会儿就有议价粮食可以买,粮本儿的用处不大了。 六七十年代粮本儿就是一家的命根子,买米买面打油全凭他,粗粮细粮搭配,白面,棒子面儿,大米,小米,甚至绿豆都有定额供应,大米质量很差,一股子霉味儿。好在我们军需单位有自己的农场,每年每个职工发给50斤自产大米,是很好的大米,我家能发100斤。每年发大米都有丢失大米票的,丢了票的能把人急死,五厘米见方的一块小纸条,盖着公章,丢了只能认倒霉,捡了票的也不会上交,那会儿人们真可怜。我家对门大婶老家户口农转非,带着三个孩子没收入,夏收季节就去老乡的地里捡麦穗,每年能捡上百斤麦子,秋季捡玉米,冬季发放大白菜,他们就捡白菜帮子存起来吃一冬,日子过得苦。 我家条件不错,姐姐在老家跟姥姥姥爷上学,爹妈身边就我自己,每月爹妈收入110元,寄家养老人之外剩余也就几十元生活用……家家过的紧巴巴的。


42 25-09-10 10:51


本文无内容

--- Signature ---

BD3RKK ,恪守中庸之道,从不惹是生非。既然大家都喜欢鼓捣各种电子垃圾和各种电器元件儿,那就嘻嘻哈哈、热闹热闹儿得了……

举报
举报主题
相关跟贴

回复